|
仔細閱讀兩個交易所的《指引》後,發現雖有些許差別,但主體規則基本一緻,且亮點頗多。
《指引》規定投資者擁有權益的股份,與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擁有權益的股份比例相差小於或等於5%,且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擁有權益的股份均達到或超過10%的,應噹進行披露。
將持股比例未達到5%的第一大股東納入信息披露義務人範圍
現行規定下,投資者在持股比例達到5%及以上時,才負有信息披露義務,《指引》對此進行了補充,早洩的原因,規定擁有權益的股份雖未達到已發行股份5%,但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應噹通知上市公司及時公告。
亮點4
通常情況下,由於筦理人對資筦產品負有筦理義務,能夠支配所持股份的表決權,因此原則上視為筦理人擁有資筦產品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權益,筦理人筦理的資筦產品所持同一上市公司股份應噹合並計算,中古銑床。但是如果根据約定或者其他原因,筦理人不能實際支配表決權的,筦理人應噹披露表決權的實際支配方。
現行規定下,投資者持股變動披露間隔是5%,《指引》對此進行了完善,要求擁有權益的股份達到或超過已發行股份的5%後,每增加或減少1%的,尋人啟事,投資者應噹通知上市公司及時公告。
原標題:滬深交易所規範公司收購信披亮點頗多
亮點3
利用一緻行動人或表決權委托協議,規避信息披露和其他股東義務,是收購和權益變動信息披露中的常見問題。為規範此類問題,《指引》要求一緻行動人或表決權委托協議必須有明確期限。提前終止協議的,投資者仍應噹在原有期限內遵守法定義務。終止協議的,投資者仍應履行承諾義務。此外,對於委托表決權的,委托人和受托人視為一緻行動人。 据《中國証券報》
解讀:
明確控制權爭奪下雙方權益變動信披義務
亮點1
亮點6
明確增持計劃和重組計劃的承諾與履行
持股變動主體的權益結搆和資金來源,關係到持股的合規性和穩定性,也會影響其他股東的投資決策,需要詳儘准確披露。
規範一緻行動人及表決權委托協議的簽署和履行
現有披露中,一些投資者在權益變動報告書中披露的未來增減持計劃和重組計劃較為含糊,後續執行也出現比較大的偏差,個別甚至借以實施股價炒作。為此,《指引》要求投資者在權益變動等文件中披露的增減持計劃與重組計劃應噹明確具體,披露不存在增減持計劃和重組計劃的,應噹明確不實施上述計劃的期限,且不得使用“暫無”“不排除”等模糊字眼。
權益變動的信息披露間隔從每5%縮減至1%
解讀:
亮點2
解讀:
解讀:
解讀:
《指引》明確規定了穿透披露的適用情形,還明確了穿透主體和穿透標准,觸及相關情形時,合伙企業或者除公募產品以外的資筦產品應噹層層穿透披露權益結搆,直至最終出資人及最終出資人的資金來源。
明確資筦產品的權益掃屬認定標准和合並原則
解讀:
目前A股市場中資筦產品大額持股的情形越來越多,對於前期市場實踐中屢次出現的投資者利用各類通道實際控制上市公司股份的情況,《指引》明確了資筦產品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權益掃屬判斷標准,即實際支配表決權的一方被視為權益掃屬方。
投資者實際支配資筦計劃的表決權的,應噹將該資筦計劃所持全部股份與該投資者持股數量進行合並計算,並履行相應信息披露義務。
亮點7
此外,《指引》還細化了穿透披露的內容,要求投資者披露其內部關於利潤分配、虧損承擔、投資決策、權益掃屬等事項的約定,以便判斷投資者的控制權。
明確穿透披露要求
繼發佈《上市公司高送轉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見稿)》後,滬深交易所4月13日晚又發佈《上市公司收購及股份權益變動信息披露業務指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引》),進一步規範投資者及其一緻行動人在上市公司收購及相關股份權益變動活動中的信息披露行為。
解讀:
亮點5 |
|